社会实践活动则包括校园活动、职业体验、考察探究、党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参与主体通常为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益性组织和机构。此外,学生还需完成不少于6学分的考察探究活动,如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野外考察等,且相关活动需有固定格式,并由组织方加盖公章。这些要求旨在通过多种实践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感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找到自身兴趣方向,也为高校选拔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不同地区和高校的综合评价招生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具体要求:
山东省: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例,要求学生高中三年参加不少于 10 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和 1 周社会实践,并完成不少于 6 学分的考察探究活动(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野外考察等)。社区服务主要是为社区或公益组织提供无偿服务,如看望孤寡老人、打扫社区卫生等;社会实践则以参观学习或工作体验为主,如参观博物馆、企业等。
其他地区:部分高校可能会要求学生参与一定时长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如在图书馆、科技馆等地担任志愿者;或者要求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理工科专业可能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实践项目,文科专业可能注重学生参与社会调研、文化传承等活动。
实践报告:学生通常需要撰写实践报告,记录活动的过程、收获和体会等。报告应内容详实、逻辑清晰,能体现学生在实践中的思考和成长。例如参加企业参观实践后,需分析企业的运营模式、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等。
成果展示:某些实践活动可能需要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如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需展示发明创造的实物或模型;参与文化调研活动,可能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调研成果。
获奖与证书:在一些高水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奖或获得相关证书,能增加学生在综合评价招生中的竞争力。如参加国家级、省级的社会实践调研竞赛并获奖,或获得权威机构颁发的志愿者服务证书等。
组织方要求:社会实践活动一般由学校、社区组织,或由具有资质的公益机构、专业组织等举办。例如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社区开展的环保宣传活动,以及专业科研机构举办的科普实践营等。
证明材料:学生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如社区服务证明、实践活动的照片、指导教师或活动负责人的推荐信等,以证实活动的真实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证明材料需加盖组织方公章,且内容应包含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学生表现等信息。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
报名咨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