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迎来了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盛会——AI变革与科教创新论坛暨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大会。这场活动不仅标志着北理工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更展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界对AI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
在大会开幕式上,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姜澜教授系统阐述了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规划。他指出,北理工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建立了自动控制系,80年代又成立了计算机科学工程系,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相关教学科研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已获批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首批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12个国家级科教平台,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姜校长特别强调,学校将通过"一零一一"工程推进人工智能学院建设,这一创新性工程包含"10高"发展战略和"11力"能力矩阵培养体系。"10高"战略涵盖从学科建设到国际竞争的全面规划,而"11力"则聚焦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创造力、工具使用力、知识获取力等关键素质。这一体系的建立,彰显了北理工培养AI拔尖人才的决心与智慧。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教授深入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思考。他指出,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将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重点布局AI基础、AI技术、AI系统、AI安全和AI应用五大研究方向。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学院将围绕"极微观、极宏观、极极端、极交叉"的"四极"方向开展科技攻关,这一布局既体现了对AI前沿领域的精准把握,也展现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雄心。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将建立卓越交叉复合型培养机制,创新智慧运行保障体系,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学院。
在与会专家学者的见证下,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和姜澜校长共同为人工智能学院揭牌。大会还发布了《智慧教育行动方案》,这一方案将为学校AI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系统性指导。北理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历史积淀与创新规划,使其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征程中,正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北理工方案"。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正在掀起一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至少57所"双一流"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相关学院。复旦大学成立了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智能计算理论与技术等方向;中国人民大学继北京校区之后,又在苏州成立了第二家人工智能学院;广西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计划今年9月招收首批40名本科生,并将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扩大至60人左右。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院士也表示,学校将整合新工科学科群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这股"AI学院热"的背后,是各高校对人工智能这一战略性技术的深刻认识。随着AI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创新能力强的AI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探索实践,不仅为AI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模式,也为我国抢占人工智能科技制高点奠定了人才基础。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人工智能学院的密集成立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积极响应。这些学院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都在探索如何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交叉融合,如何连接产业需求、推动成果转化,如何创新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质量。北京理工大学提出的"五元"育人新模式和"AI+"能力矩阵,正是这种探索的典型代表。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学院的建设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如何保持学科前沿性、如何实现真正的交叉融合、如何平衡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等。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持续创新,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必将迈上新台阶,为数字中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这场AI变革与科教创新论坛,不仅是一个学院的成立仪式,更是中国高等教育面向未来的一次庄严宣誓。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
报名咨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