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同济大学莱茵书院二次选拔招生开启,相关专业面向同济大学2025年新生。学生须为具备同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本报名资格,限理科考生(综改高考省份须选考物理/含物理类)。
莱茵书院是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中德机械与能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于 2014 年创建。书院依托中德学院、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中德博士生院等同济大学中德合作平台,践行德国工程师培养和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的高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和教育部支持下,持续加深与德国在学术、科研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牵头建设上海市高校末来学科“自主智能机器人”,推动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此背景下,书院完成了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机器人方向)专业和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致力于打造面向自主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强调学科交叉、聚焦技术前沿、兼具德英双外语能力与国际视野的本-硕-博贯通式战略领军人才培养体系,为全球精英大学及工程智能领域输送高层次创新人才。
师资优势
拥有一支优秀的中德师资队伍。由院长领衔,全职师资共14位,其中包含2位国家级人才,2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德国洪堡学者),7位上海市领军人才;兼职教师团队中包含7位德国工程院院士,8位德国综合性精英大学教授。
人才培养
新工科+自主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一流专业),专业方向任选。
本研贯通优势:4 + 2.5年本硕贯通培养(可参加中德硕士双学位),4 + 5.5年本博贯通培养(中德联合培养)。贯通本研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具备修业时长优势。
学科交叉赋能:打破机械工程、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壁垒,建设服务于“自主智能”机器人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课程体系和智能制造工程课程体系,聚焦机器人设计、制造、控制及应用的核心和未来知识领域,抢占科技前沿赛道。
国际视野:各类文化交流,夏令营,中德学部平台上的各类人文、艺术活动,如艺术节、中德音乐会等。
目前已为机械工程领域培养了200 多位学生,书院约87%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海外深造(35.60%):主要赴德国顶尖TU9高校(如慕尼黑工大、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及苏黎世联邦理工等欧美名校攻读硕博;国内深造(51.31%):进入国内一流高校读研。
书院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为: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行业;汽车、军工、大飞机等制造行业;应用人机交互和智能化革新的全行业;金融咨询等行业。
1)招生对象
专业面向同济大学2025年新生。学生须为具备同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本报名资格,限理科考生(综改高考省份须选考物理/含物理类)。
2)招生计划
计划招生人数35名。
3)申请和选拔顺序
基于兴趣和自愿原则,学生在8月6日-8月11日21:00期间登录同济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系统(https://cxsyq.tongji.edu.cn)报名。报名截止后,考生可登录选拔系统,进入通知公告栏、或通过莱茵书院公众号查询面试安排,同时加入莱茵书院招生咨询群。
莱茵书院以面试成绩为主要选拔依据,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竞赛获奖和高考成绩。考生如有竞赛获奖,请在报名实验区时备注奖项并上传证书照片或电子扫描件。
选拔结果将在莱茵书院公众号和选拔系统通知公告栏公示。
联系电话:190 4250 1565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
报名咨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