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多所“双一流”,成立学部!
高校动态     更新时间:2025-08-12 浏览量:4 次

近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又一新学部——城市建设与生态技术学部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学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迎来重大跨越,原有9个工科学院经过系统性整合最终形成5个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前沿交叉领域的技术学部。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生态技术学部正式揭牌成立

同月,兰州理工大学新组建成立了材料学部、人文社科学部,意为其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动力。

成立学部,其实早已拉开序幕。2000年,北京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学部——医学部,开辟了学部制改革的先河。此后众多高校都纷纷加入到学部制改革的队伍中来。

 

“双一流”高校,纷纷成立学部

近年来,高校学部制改革步伐加快,参与高校数量持续增加。

河南大学在2025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将深化“学部制”改革,整合优势资源,逐步建成人文学部、社科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及医学部。

2022年11月,中山大学成立了学校的首个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至2023年3月,中山大学七大学部全部上线,学校推动学部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2024年5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新一轮学部制改革工作会暨学部主任聘任仪式,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部、计算智能与信息安全学部、电子机械与自动化学部、基础与前沿交叉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正式成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40余所“双一流”高校成立学部。

从学部制改革实践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创建学部主要采取“升格”和“整合”两种模式。“升格型”即由原来一个学院升格为学部,原有的体制机制基本不做大的改变,如2009年6月,浙江大学理学部就是在原浙江大学理学院的基础上成立而来,理学部还是按原来理学院的体制机制运作,功能基本保持不变。“整合型”则涉及多个学院或单位,学部由它们整合而成。这也是目前大多高校进行学部制改革时所采取的模式。

这些相关探索也获得了初步成效。如今,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之下,学部制改革也被寄予了新的希望。作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资源整合、冲击一流的重要尝试,学部制改革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瞄准的“突破口”。

在武汉理工大学的学部优化重组大会上,学部主任代表傅正义院士发言中提到,将加强学术骨干尤其是优秀青年骨干之间的交流合作,推进材料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同时发挥材料学科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带动其他学科的快速发展,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及其他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的学部优化重组大会,深化学部制改革工作

青岛科技大学在2017年谈及学校建设化学学部、材料学部、工程学部的考量时表示,学部通过探索建立学科建设“新渠道”“新平台”,满足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现实需要。

 

学部,在改什么

所谓“学部制”,是指将各院系按照学科门类或学科群归类合并,在学校和学院之间增加学部一级的学术组织或管理机构,以实现相关院系的资源整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提高内部管理效率。

学部制建立之初,主要是为了精简大学机构。我国的高校管理主要经历了“校—系”两级到“校—院—系”三级管理的演变过程。但在探索“学院制”的进程中,我国高校二级实体院系设置数量偏多。本世纪初,不少综合性高校出现了二三十个学院同时存在的局面,由此也带来管理效率低下、成本过高、学科壁垒森严等矛盾,随着高校的发展,这一系列矛盾日益凸显。

而且传统学院制还存在着“一科多院”与“一院多科”的问题,强相关性学科被拆分、低关联性学科被捆绑,背离了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初衷,也导致了学科资源分散,在客观上增加了学院管理工作的难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部制改革也成为了回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有益尝试。

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明确新设置“交叉学科”门类,“交叉学科”成为我国的第14个学科门类,学科交叉融合势不可挡。而本身通过合并相关学科院系而成的学部对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有着极大的优势,也对教育战略作出了有力回应,各高校学部制改革的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

 

我国新设置“交叉学科”门类

“中国大学学部制改革正在经历不断深化的历程。改革的初衷是通过组织机构的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引导同质学科由分散走向集成、由竞争走向协同创新,服务于整合优质资源、集合学科群体优势、搭建跨学科创新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李芳表示。

 

不能“为学部而学部”

国内大学学部制诞生至今,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存在:在学校和院系之间增设学部,有“叠床架屋”之嫌,增加管理层级和管理成本,可能影响大学的治理效率,也未必能激活院系的改革活力。

究其原因,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学内部治理关键机制配套不到位,导致学部按照传统学院管理模式运转,并由于利益分配激发二者矛盾。

为了更好推行学部制改革,高校也一直在前进探索。

南昌大学2014年实施学部制改革之后,为了更好提升该校的行政管理效能,于2020年成立了11个大部门,构建起“大职能”管理体系,提升服务治理效能。

南昌大学学校推进学部制、大部制改革

针对学部负责人的学术与行政权力边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设立之初就明确了学术机构的负责人通过竞争产生,不具行政级别;担任学部行政领导职务负责人,不再担任学术机构的职务。

同时,高校之间存在多方差异,改革目的也各不相同,因此,学部制改革没有完全相同的模式,各校也无法完全照搬他人经验,所以各高校仍需结合自身学科设置及发展现状,实施具体改革。

从功能定位来看,学部可以分为“实体型”“虚体型”和“虚实结合型”三大类。华南师范大学的学部制建设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比如教师教育学部中下设单位没有传统的院系,而是设置了新师范学院等4个内设机构,兼具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和统筹管理双重职能。深圳大学的学部制建设则为“实”,医学部、教育学部、艺术学部都精准对应学科、院系、专业。

深圳大学学部设置情况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表示,学部制改革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要把握住大方向,从学理上梳理清晰如何超学科、跨学科培养人才,真正发挥建立学部的效益。

学部制改革,目标不在于制造新的管理层级,而是为了激发高校教学科研的持久活力。

期待学部制建设交出的下一份成绩单。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