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2025年清华北大强基计划招生变化分析:“破格”难度陡增
招生政策     更新时间:2025-04-25 浏览量:33 次

2025年,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迎来了显著的调整。接下来易单招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清北强基招生政策变化分析相关内容,快来一起看看吧!

 

报名系统简化

  2025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取消了双系统报名流程,现在只需在阳光高考网站上完成报名。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要求考生额外填写并上传成绩信息表格和综合信息表格两份材料。

 

破格生:从分省竞争到全国排序

  2025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对其强基计划的破格生招录政策进行了两项重要调整:

  1️⃣首先,明确了破格考生的资格,规定只有应届生才能作为破格考生,并且所有破格考生都必须参加笔试。

  2️⃣其次,破格录取规则从原先的“省内排位录取”改为“全国排序竞争”。这一改变引入了“综合成绩相对值”的概念,其计算公式为:综合成绩相对值=破格考生综合成绩-本省对应专业组非破格考生最低录取分。

  这一政策变化为考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例如,在浙江,破格生A的综合成绩为89分,本省非破格考生的最低录取分为88分,因此A的相对值为1。而在甘肃,破格生B的综合成绩同样为89分,但本省非破格考生的最低录取分为84分,所以B的相对值为5。因此,在全国排名中,B由于相对值更高而具有优势。

  这一调整对来自高考竞争相对较弱省份的竞赛生是有利的,因为它增加了他们被录取的机会。然而,对于来自高考竞争激烈省份的考生来说,竞争压力显著增加。同时,如果弱省的金银牌得主在全国排名中位置靠后,他们的录取机会可能会降低。

  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一些竞赛生重新考虑他们的报考策略,可能会选择放弃报考清华和北大,转而选择报考如华五等其他层次的院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各高校的报名时间安排复杂且微妙:北大和清华依然采用竞赛破格审核机制,并在7号公布审核结果。由于破格审核结果的公布时间,那些未通过破格审核的考生将无法转而报考复旦的强基破格计划,但他们仍有机会报考上交、浙大等其他高校的类似计划。

 

笔试科目改革与分值调整

  1️⃣2025年,北京大学对其强基计划的笔试科目进行了重大改革,首次采用分组方式进行考核。Ⅰ组和医学组的考生将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的笔试,而Ⅱ组的考生则需应对语文、英语、历史的考试。这一变化旨在更好地平衡考核科目的科学性与竞争性。

  与此同时,清华大学对其笔试科目也进行了调整,取消了专业志趣考核,数理化科目的分值占比因此增大。

  2️⃣在分值权重方面,2025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明确了校测总分为15分,其中笔试占10分,面试占5分。强基计划的综合成绩满分为100分,由高考成绩(按满分85分折算)和高校测试成绩(按满分15分折算)组成。

  这样的调整对竞赛生来说是一大利好,因为他们可以在校测笔试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竞赛生。对于普通考生而言,这意味着需要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理科考生在校测准备中应重点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的学习,提升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而文科考生则需要巩固语文、历史的基础知识,并努力提高数学成绩。总体来看,这一调整使得录取成绩更加公平透明,有助于选拔出在基础学科上有深厚功底的学生。

 

培养与专业选择灵活提升

  清华大学2025年的培养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央书院、探微书院、行健书院开始实施理工双学士学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允许学生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自主选择工科衔接方向。

  2.学生可以“一人一策”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并享受全覆盖导师制,鼓励师生共同探索创新。

  3.在专业选择上,清华大学取消了入学前选择理工衔接方向的规定。学生入学后可以自主申请,并且在学科大类内部允许转专业。学生最多可以填报8个专业志愿。

  相比之下,北京大学允许考生仅选择一个专业组报考,这要求考生在选择专业组时要有更高的考量。

  这一变化为考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入学前,考生可能对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入,而在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考生能更准确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方向。这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同时也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自主规划能力。在填报志愿时,考生不能盲目跟风,要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学科优势,选择最合适的专业。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