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2025年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哲学类专业培养方案
报考指南     更新时间:2025-04-25 浏览量:36 次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哲学类专业本科阶段需在3年内完成本科课程的基本学习,第四年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同时,修读一定学分的衔接课程,该学分计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学分,并由未来研究生方向设置学院开设或随同该学院研究生一起学习。接下来易单招网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2025年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哲学类专业培养方案相关内容,一起来看!

 

一、基本情况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始建于1926年,具备良好的学风与传统,培养出包括国际著名希腊哲学研究专家余纪元在内的众多优秀人才,成为山东大学打造世界一流学科高峰的优势学科之一。

  (二)师资队伍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76人,其中包括曾担任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现任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人,国家一级教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长江学者3人,“万人计划”3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等国家级人才。以及泰山学者7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等省级人才。

  (三)资源平台

  山东大学哲学专业科研平台水平高,拥有“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内4个拥有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哲学学科之一。国际化优势鲜明,90%教师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或拥有海外留学经历,56%专业必修课采用全英文教学或双语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从事哲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策划等工作,在新闻机构从事新闻宣传等工作。专业发展目标是:适应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四)创新举措

  为了贯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精神,落实“强基计划”贯通培养的要求,本专业采取了以下创新举措:(1)突出学术能力的锻炼,以学年论文和学术能力的考察为动态分流的核心标准,避免学生陷入绩点恶性内卷;(2)科研项目与课程衔接,本专业老师所主持的各级科研项目均有对应课程,落实教研一体的基本方针;(3)以科研产出为训练导向,鼓励学生提前参与到项目组和科研实践中,帮助学生发表和出版科研成果;(4)多出口培养和转段,与校内其他人文专业实行多口径转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职业规划和学术追求;(5)全过程导师制,保证学生在整个本科阶段都能得到相应的学业和学术指导。

 

二、分阶段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按照“3+1+X”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贯通培养。其中, 本科阶段需在3年内完成本科课程的基本学习,第四年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同时,修读一定学分的衔接课程,该学分计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学分,并由未来研究生方向设置学院开设或随同该学院研究生一起学习。

  (一)本科阶段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崇德向善的道德品质,中西融汇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基础和自然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宽广国际视野,出色的理论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清晰而有说服力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初步具备跻身一流哲学家队伍的基础和潜质的研究型拔尖人才和复合型卓越人才。

  1.知识结构要求

  K1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观点、历史演进和思想方法,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基础。

  K2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等不同方向的历史与现实,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知识基础。

  2.能力结构要求

  A1 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2了解国内外哲学研究的理论前沿和重要课题。

  3.素质结构要求

  Q1 具备分析和解决与哲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Q2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生阶段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崇德向善的道德品质,中西融汇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基础和自然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宽广国际视野,出色的理论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清晰而有说服力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初步具备跻身一流哲学家队伍的基础和潜质的研究型拔尖人才和复合型卓越人才。

  1. 融会贯通中西哲学思想,并拥有敏锐的批判思维和卓越的理论建构能力;

  2. 在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同时,能够以清晰、严谨的逻辑和富有说服力的语言表达复杂学术观点;

  3. 具备出色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开展深入的哲学研究,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

  (三)本研衔接办法

  强基计划实行本研衔接培养。转段的学生可继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中国史等学科领域深造。

  (四)学生培养管理机制

  实施“3+1+X”学制,进行本硕博衔接贯通培养,单独编班,单设培养方案。其中,“3”是指3年的本科培养阶段,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等;“1”是指1年的本研衔接阶段,针对本学科领域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设计对应的衔接课程模块,学生可在导师(组)指导下修读其中一个模块;“X”是指研究生培养阶段,学生可在选定的相关学科领域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实行弹性学制,硕士基本学制3年(含本研衔接阶段),博士基本学制4-6年,符合博士学位授予要求的将授予博士学位。

  1.学籍管理

  强基计划学生在学籍管理系统中标注为“强基计划学生”,并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山东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等进行管理。强基计划学生退出和选拔补入,在学籍管理系统中及时修改和标注。

  强基计划学生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和衔接办法,单独组织学籍转段。学籍转段学生按照当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程序,直接转入培养方案确定的相关专业继续硕士或博士阶段的学习,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研究生学籍注册。

  2.阶段考核和动态调整

  强基计划学生入校后,由学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考核与分流(考核时间和标准由各强基学院研究制定),考核通过者继续在强基班学习,未通过者退出强基计划,转入相应专业的普通班学习,并选拔增补相同数量的优秀学生进入强基计划,增补工作原则上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完成。

  在第三学年末,由强基学生所在学院与转段目录对应的研究生培养单位联合进行转段考核,考核通过者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硕士生或直博生),进入第四学年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阶段(本研衔接);未通过者退出强基计划,转入相应专业的普通班学习。

  在第四学年末,根据本科毕业资格审核情况,对符合本科毕业要求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通过推荐免试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退出强基计划。

  在第五学年末,由学生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转段考核,考核通过者根据学生意愿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自愿放弃或未通过考核的学生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3.转专业及退出机制

  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不再具有申请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三、培养方式

  哲学专业为强基生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全方位的导师体系,小班化教学,拓宽学生成长发展道路。哲学专业专门为强基生设置丰富的课外学术活动,如导师见面会、学年论文竞赛、文化游学活动、哲学本科生学术研究基金申报,以及与兄弟院校哲学专业强基计划共同举办的本科生联合论坛等。哲学专业为强基生专门开辟独立的研学空间和专门的科研经费。

  实施“3+1+X”学制,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其中“3”指 3 年的本科阶段培养,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等;“1”指 1年的本研衔接阶段,根据本专业学生可升学深造的 7个研究生专业方向,设计相对应的若干个衔接课程模块,学生可自主选择;“X”是指研究生阶段,学生在选定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相关学科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基本学制三年(含本研衔接阶段),博士基本学制四年,考核合格授予博士学位。

  哲学专业强基计划学生实施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本科阶段于第二学年末与第三学年末考核分流(均按8月为学年末计算),考核合格则继续强基计划培养,不合格者进入哲学专业班学习(即退出强基计划),并从哲学专业班进行差额补录。本硕衔接阶段于第四学年末分流,决定是否进入强基计划研究生阶段(即考察是否能完成申请学士学位的要求,并能适应本研衔接阶段的学习)。研究生阶段于第五学年末考核分流,决定是否进入强基计划博士研究生阶段(即硕博连读,此项由学生自愿进行)。第二学年末的考核分流方式为学科基础能力测试+学年论文准备情况测试,第三学年末的考核分流方式为学科基础能力+意向二级学科了解程度测试(若要分流到哲学外的其他专业,则意向学科了解程度测试由该学科所在院系进行)。

  除了考核分流外,本科阶段如遇如下情况,即强制退出强基计划:

  (1)必修课和专业课(包括专业限选课)有不及格现象;

  (2)学年论文准备情况经考核小组认定未达要求,或学年论文分数低于75分;

  (3)主动申请退出者;

  (4)出现考试作弊、抄袭剽窃等违规违纪行为者;

  (5)考核成绩综合表现低于60分或总成绩低于70分者。

  一般情况下,学生满足以上其中任意一项则退出强基班。如遇特殊情况,由哲学试验班工作 组决定是否退出。

  强基计划哲学专业的学生,无论在本科还是硕士毕业或者进一步深造,除了进入哲学专业,还可以进入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教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专业。

  哲学强基班设置四种基本类型专业课程:学科平台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限选课(模块课程),专业任选课。其中平台课、基础课为所有学生必修课程,限选(模块)课程为考核分流 的重要参考指标,每名强基班学生至少要在两个规定的不同模块中各修满4 门课(每个模块至少8学分,包括在修),共修满20学分。若未修习某一模块至少4门课程(包括在修),则考核分流的时候不可申请在该模块所在二级学科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或选择该学科下的论题为学年论文题目(其中修读哪两类模块,将在新生入学时由各教研室给出意见。此外,若能成功通过考核并有意向继续强基计划、在本系读研,在最低限度之外的模块课程和任选课程中还应修习哪些,则由各二级学科给出要求。模块课程为哲学系的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的展示,鼓励学有余力者在规定之外更多修习了解。若学生选择学年论文题目时,所意向的二级学科的模块课程尚未达到开设学期,则要求学生在该学科所开设的必修课和限选课中未出现不及格现象)。任选课为限选课基础上的自由选择课程,旨在开拓学术视野,需至少修满10学分。学年论文本身的成绩和其准备情况测试为强基班考核分流的核心参考指标,若考核小组认定学年论文准备情况不理想、未达到要求的程度者,或学年论文本身低于75分、出现学术不端情况者一票否决。

  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突出硕博贯通原则,其中硕士阶段为过渡阶段,主要采取课程学习和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博士阶段培养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着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鉴别能力、学术应用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学校对强基计划学生专门制定奖学金相关制度,对学业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并在学术交流与公派留学方面给予专项支持,同时为强基计划学生分阶段颁发荣誉证书。

 

四、学习年限

  标准学制:4年

  弹性修业年限:3至6年

篇幅有限,完整内容点击附件进行查看!

附件下载:山东大学哲学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2025版).pdf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