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高考还有二十多天,最后阶段有些孩子会因为复习计划乱掉迷茫无措,有些孩子会因为考前压力大心理“崩溃”。
这时候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不仅是后勤保障者,更是孩子的心理支柱,为了帮助孩子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家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跟着易单招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做好“情绪稳定器”,避免过度焦虑传导
先稳定自己的心态
家长的焦虑会通过言行(如反复叮嘱、过度关注成绩)传递给孩子,导致其压力倍增。试着通过运动、和其他家长交流等方式缓解自身紧张,在孩子面前保持平和。
避免说“考不好就完了”“这时候必须拼命”等负面或加压的话,改用积极暗示,比如“按自己的节奏来,爸妈相信你”。
接纳孩子的情绪波动
孩子可能会出现烦躁、失眠或效率下降,这是备考后期的正常反应。家长无需过度担忧,更不要指责“心态怎么这么差”,而是耐心倾听:“最近是不是压力有点大?想聊聊吗?”
二、后勤保障“适度原则”,不搞特殊化
饮食:保持日常习惯,避免突然“大补”
无需顿顿大鱼大肉,清淡均衡即可(如增加蛋白质、杂粮、蔬菜水果),避免尝试新食物,防止肠胃不适。
提醒孩子规律饮食,避免因复习废寝忘食,或过度依赖咖啡、奶茶提神,可能影响睡眠。
作息:不强制调整,配合孩子节奏
若孩子习惯熬夜复习(不建议超过24:00),不必强行要求早睡(突然改变作息可能导致失眠),但可建议“每天比前一天早睡10分钟”,逐步调整。
保证孩子午休(20-30分钟为宜),但避免睡过头影响下午状态。
环境:减少干扰,留足私人空间
家中保持安静,避免亲友频繁来访或大声喧哗;孩子学习时,家长可看书、办公,营造“共同专注”的氛围。
不过度“嘘寒问暖”,如频繁送水果、打断复习等,除非孩子主动求助,否则默默观察即可。
三、沟通“少指导,多倾听”,做孩子的“树洞”
避免“教育指导”,聚焦情绪支持
不随意评价孩子的学习计划(如“你怎么还在看这一科,应该多刷套卷”),除非孩子主动询问建议。
多聊轻松话题(如回忆孩子小时候的趣事、分享生活见闻),帮其暂时抽离压力;若孩子抱怨题目难,回应“确实不容易,你坚持到现在已经很棒了”。
用“具体鼓励”替代空洞夸奖
不说“加油,你肯定能考985”(目标太具体易增压),而是肯定努力:“看到你每天整理错题,这种坚持特别难得”“今天你主动复盘了数学错题,这个方法很有效”。
四、做好“信息助手”,分担事务性工作
默默关注考试相关信息
提前了解考场位置、周边交通、天气情况(若需要,提前预订考场附近酒店);提醒孩子准备准考证、文具(可列清单:2B铅笔、橡皮、透明笔袋等,考前三天开始检查)。
留意高校招生政策、志愿填报指南(但暂不与孩子讨论,避免分散其注意力)。
协助梳理“非学习任务”
帮孩子处理生活琐事(如洗衣服、采购生活用品),让其专注复习;若孩子有丢三落四的习惯,可提醒但不代办(如“明天要模考,今晚记得检查文具”)。
五、家庭氛围“松弛而有边界”,传递“无条件支持”
避免“全家总动员”式压力
不必要求全家陪读、轻手轻脚如“伺候病人”,正常生活即可(如家长该上班上班,孩子感受到“一切如常”,反而更安心)。
不把高考视为“唯一出路”,偶尔提及“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为你骄傲”,让孩子放下“必须成功”的枷锁。
关注孩子的身体状态
提醒适度运动(如散步、拉伸、短时间打球),避免久坐影响精力;若孩子失眠,可建议睡前听白噪音、喝温牛奶,而非强行服用药物。
六、考前3天:“减法”为主,帮助孩子“归零心态”
不再安排新题:建议孩子复习错题本、教材目录(梳理框架),不做难题怪题(避免打击信心)。
模拟考场节奏:按高考时间安排作息(如上午9点做语文/综合,下午3点做数学/英语),适应考试生物钟。
准备“安心包”:考前一晚和孩子共同检查考试物品,装在透明袋中;提醒穿舒适的衣服(如宽松纯棉衣物),带一瓶温水(拧紧防漏)。
最后小编想说高考不仅是孩子的“战役”,更是家庭共同面对的“挑战”。
家长无需追求“完美付出”,只需让孩子知道:“你不是一个人,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始终和你站在一起。”这种温暖而坚定的支持,才是孩子冲刺阶段最强大的底气。
祝孩子们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高考加油。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
报名咨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