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招生专业实力如何?
报考指南     更新时间:2025-05-19 浏览量:7 次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有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招生专业。物理学专业评价为A级,ESI全球排名5‰。接下来跟随自主选拔在线一起了解相关专业实力、培养特色以及就业前景等信息。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位于四平路校区,其前身是同济大学物理系、波耳固体物理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是同济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同济物理学科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践行“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宗旨,形成了“格物穷理,求实创新”的学科传统,培养了朱洪元、王守武、吴式枢、王守觉、丁大钊、李同保、张耀明等一批有影响的杰出人才;2012年成立了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学术前沿有声音,国家战略有作为,社会发展有支撑,人才培养有成效”的学科建设方针,践行“以理促工,以工引理,理工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基本方略,着力提升物理学科整体水平。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应用物理学专业位列A+层次,2025年ESI基本学科指标统计数据中,物理排名在ESI全球前5‰。第五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物理学步入A类。

学院现有本科生规模约431人,硕士研究生约183人,博士研究生约318人。设有“应用物理学”(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物理学专业2019年获教育部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0年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2022年获批测绘工程-应用物理学双学士学位,2023年获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双学士学位,2024年获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双学士学位。学位点包括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各4个、教育技术学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以及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其中凝聚态物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130余人,专任教师97人,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30人,包括:院士4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9。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1个,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1个,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位。

 

应用物理学专业介绍

应用物理学以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实验方法及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致力于探索其在各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石和众多工程技术学科的重要支柱,旨在加速物理学成果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化,同时通过实践中产生的新需求不断推动物理学本身的发展与突破。

同济大学应用物理专业特色明显,在固体物理和声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国内一流乃至国际领先的水平,并实现科研与应用紧密结合,科研指导应用,应用反哺科研。例如通过对巨磁阻效应的深入探索,实现存储技术的突飞猛进,满足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需求;通过对晶格振动的研究,实现对热流的控制,改善芯片能耗,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通过对声学原理的应用,实现运输工具的降噪、医学和工程中的超声探测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满足人类对超轻、超薄、超强、超高导热导电等性能的新材料的渴求等。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扎实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志于献身物理学基础研究,具有良好道德素质修养,具有原创性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卓越物理学家。

 

专业内涵

1940年代创立,是物理学领域对德交流的

重要窗口之一

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2020年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和拔尖计划2.0

2021年专业软科排名国内高校第3

2025年ESI全球学科排名前5‰

 

培养特色

异“才”纷呈,学生遴选科学化多样化,大师引领,培养基础学科国际顶尖稀缺人才,本研贯通,凝练高挑战性、创新驱动的培养体系。

高水平研究,支撑高水平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国际师资、国际课程、国际交流提升,国际视野。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如果说20世纪是电的信息时代,那21世纪就是光电的信息新时代。同济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紧密围绕光学研究,于2004设立光学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本专业汇聚了多名国内外顶尖的科技人才,支撑了国家集成电路微纳检测设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先进微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数字光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全光谱高性能光学薄膜器件与应用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的申报与建设。逐步形成了X射线器件与系统、强激光薄膜与应用、光学纳米计量与测试、微纳光学与智能感知四个特色研究方向,构建了高水平研究平台,高端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科研和办公用房逾5000平米。

 

培养目标

培养光电信息领域具备深厚物理基础、系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开阔国际视野、理工结合的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能够将光电信息技术应用于科技前沿和社会各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专业内涵

2023年获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双学士学位

202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A+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二项,中国专利金奖一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五项

创造同济大学历史上最大现金额度的技术转移

 

培养特色

特色引领性研究方向,X射线器件与系统、强激光薄膜与应用、光学纳米计量与测试、微纳光学与智能感知

三位一体·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以“理论-实践-产业”协同育人为主线,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集成电路微纳检测中心、先进微结构材料实验室等),通过互动课堂、案例研讨与工程实训强化专业能力;联动上海市数字光学基地、校企合作项目,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赋能真实产业场景实践。

 

基础前沿方向

 

特色优势

 

 

国际交流

学院现有在编全职外籍教师4名,包括1名意大利籍专职教授(国家外专项目获得者、欧洲科学院院士)。学院特别注重对外交流工作,合作学校包括:法国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ESPCI)、法国里尔一大、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和德国Jülich研究中心等,并与哈佛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德国夫琅禾费应用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德国汉诺威激光中心、德国BESSY-II同步辐射光源、英国Diamond同步辐射光源、美国科罗拉多大学Boulder分校、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俄罗斯圣光机大学、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等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家及台湾、香港等地的数十所国际知名大学的相关学院建立了多层次、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聘请欧美及日本等科技强国著名的学者教授来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适应世界潮流发展、具备国际水平的卓越人才。

定期组织开展短期国际交流活动,如佛罗伦萨-意大利暑期夏令营和“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等,“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适应世界潮流发展、具备国际水平的卓越人才。

 

未来发展

科创与竞赛

近三年,在国际和全国性科创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本科生参与物理竞赛的人数和获奖率持续上升,自主参与物理问题探索与研究的热情不断高涨,累计获得各类竞赛奖项超过1200项。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达120余项,科研论文的发表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共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超50篇,多次发表于Physical Review系列、Nanoscale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学生代表同济大学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第八届全国“互联网+”大赛全国赛铜奖、上海市金奖各2项,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海市金奖、全国铜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国赛金奖、上海市金奖、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连续五年获得金奖等。

 

就业深造

物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深造率逐年稳步提升,2024年达到83.5%,其中保研率更是达到了72%以上。进入国家“一流高校”和研究院所深造的占比逐年增加。一大批同学进入美国哈佛、斯坦福、耶鲁等世界著名学府继续升造。毕业后,80%的毕业生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工作,广泛就业于半导体、存储器、通讯、视频、电子信息等领域知名高科技企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包括高校和研究所、事业、国企单位、世界500强和知名企业(华为、中芯国际、中兴通讯、中核四〇四、中国移动、汉高、台积电、天马微电子、国家税务局等)和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中国民航、中国商飞、芯片、船舶、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